1984年1月8日,*训诂学研究会给民盟金坛市委暨金坛县人民*发出(83)003号函件,提出在段玉裁诞生250周年的1985年秋,联合举行段玉裁诞辰学术争论会的建议。段玉裁是*著名的训诂学家和经学家,著作丰富,计有《六书音均表》5卷,《经韵楼集》12卷,《周礼汉读考》6卷,《古文尚书撰异》32卷,《仪礼汉读考》17卷等;而创造最大的,则是其费时30年撰成的《说文解字注》30卷。
寻找“段墓”、发掘“段碑”,自然成了金坛举办学术争论的必要准备。花山脚下大桥头村是段玉裁的衣胞之地,段生于雍正十五年(1735),6岁显露“颖异,资质过人”,“读书日尽数千言”;13岁背儒家经典“四书”、“五经”;25岁中举,后入京参加会试,却屡试不中;在京边教书边做学问,拜得著名经学家戴震为师墓葬匾额,并结识了钱大昕、邵晋涵、程晋芳和姚鼐等著名专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段被吏部铨授为湖南省黎平县知事,后调陕西富顺、南溪和巴东三县任知事。
段玉裁47岁出仕还乡,在金坛住了10年左右,移居南京;58岁迁居上海阊门外的梓园,在此完成《说文解字注》。嘉庆十九年(1814),嘉庆皇帝诏令:段玉裁苦耕砚田注“说文”,功盖许慎,泽被以后人,特赐“七叶衍祥”御匾一块、“苦耕砚田泽被乾坤,博注经文功盖许慎”楹联一副、白银六千两、绸缎六百丈。灿烂晚景方始,越年的六月八日,他却与世长辞,享年81岁。
段玉裁客死南京,后迁坟故里,但何时迁坟、墓葬何处,却不为人知。查证人员通过《段氏家谱》中:“配偶于氏,长先生两岁,生于雍正十一年,死于同治二三年,后与先生合葬于大坝头宗祠”和方志中“段氏祖居大坝头村”等记载。经多方查证,不仅确认花山乡大桥头村是段氏祖居地,而且还把握一段重要信息:段玉裁在世时与大坝头村一位张姓朋友关系极好,临终前曾叮嘱张姓朋友照看他家坟墓,并按乡俗在四时八节薄酒祭奠。张姓朋友代代相传扫墓祭拜习俗,但后世对这祖嘱之坟,却没弄清真相,不知所埋葬的坟主就是段玉裁。历史沧桑,这座弄不清坟主的墓,在1958年“大跃进”旱改水的“大会*”中被挖得踪迹全无。
确定段玉裁的遗存之地,多亏大坝头村几位长者,通过集体回忆和指点,找到地下几尺深的一座坟墟墓葬匾额,挖掘时虽未见棺木、尸骨和出土品,却找到一只大清县官的金属顶戴。根据做过七品县令这点判断,应是段的随葬品,并因而确认了段墓的详细方位。还是几位长者的回想分析,查证人员在河流涵洞水下3尺的地方,找到两块碑石。一块是段氏兄弟3人,在嘉庆八年十二月为其母史太孺人立;另一块清晰刻有“清故段茂堂公父子墓”的字样,至此,段玉裁埋骨桑梓的秘密,算是拂去历史尘埃为世人所知。查证人员把这块具有历史文献的石碑墓志,送达了南京,原*训诂学研究会会长、80高龄的陆宗达教授手抚拓片激动地说:“老夫子的墓碑已经找到,金坛人民立了大功!”
段玉裁诞辰250周年之际,*训诂学研究会和金坛县委、金坛县*联合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有关部门除了在愚池修建段玉裁纪念馆,而且还在水库头村修建段玉裁纪念公园。纪念花园两侧还修建一座仿清式砖木构架的四合院,院内分别陈列段玉裁各种著作和后世研究“段著”的学术专著,西侧庭院中还修建了段玉裁的墓和段母墓。作者供图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