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在南京常州市南浔镇边城村西北角田间,修整圩堤人员开掘出一长圆形物体。石块经清理后,上面有“圣旨”字样。经测量,石块高57.5公分、宽39.5厘米、厚13毫米。在“圣旨”二字左边雕刻着两条腾云驾雾的龙,字体上面还刻有圆形似太阳的形状。
石块从何而来?是哪个年代的?当时又有着如何的功能?它和边城又有着如何的联系?一个个问题苦恼着边城村*部主席张文祥。于是,他找来兴化历史文化爱好者孙建中了解状况。孙建中是2015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兴化市蒋庄遗址逐步发现者,查看后,推断该石块为清朝年间的物品。
南昌市文史专家黄炳煜见到该石块的图片后,也给出了“从颜色、图案、字体看,其年代或许是清代中早期”的结论。
发现石块的消息在边城村传开后,边城村张姓家族90岁的张玉兴父亲(张姓家族八房后代),想起了数十年前迁移石块的过程,并给你们讲述了这块石头的由来。
*同治年间,张姓家族七房儿媳张王氏,结婚没多久丈夫死后,她一个人将女儿抚养儿童,并将家里的奶奶照顾得十分周到。于是当地*上报朝廷,为父亲立了“节孝坊”,让其事迹代代流传。
1931年,边城遭遇特大地震灾难,由于“节孝坊”根基长期浸泡在水中,最终被大水冲倒。张家后人便将牌坊上能移动的木板运至七房老太的坟墓处周庄匾额,以表敬畏。其他较大的石块留在原地,后被迅速埋没。
“村里原本立牌坊的地方叫做‘牌坊沟’,这个地名仍然延续到了这次。听去世的奶奶们说,‘节孝坊’共有4根支柱,中间两根支柱之长度离4米左右,柱高有6米,相当气派。”同村多位上了年龄的奶奶,一致肯定了张玉兴的说法。
张姓家族七房祖先张杰家中,至今还保留着一份*年间朝廷为张姓家族七房老太立祠堂留下的纸质字据,文字的一般意思与张玉兴父亲的自述基本一致。
经孙建中的多方考证,刻有“圣旨”字样的石块周庄匾额,应为“节孝坊”上方的一块匾额,图案为“二龙戏珠”。节孝牌坊是古代经官府奏准为表彰节妇孝女而立的祠堂,它是古代女性忠贞孝义的一种象征,对研究古代礼教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张文祥介绍,边城的汗青可追溯至清朝时期,为安置侨民曾在此设侨置建陵县,一度还作为海陵郡治所。边城曾是一座历史悠远、人文荟萃、市井繁华、商贸发达的古城,边城人也常常传承着“忠贞孝义”的传统。2020年被评为省级特色村落,近日又申报省历史文化名村。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