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以“水景园”著称,是一处人工创造的大型喷泉庭院。造景大部分是聚水而成景、因水而成趣。形成了很多的水态,彼此之间又由回环萦流的河流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了整个园林的脉络和纽带,既可漫步游玩,又可水陆运输,宛若江南古镇般的烟水迷离。而福海作为全园最大的水面,更变成皇家御园的水上游乐中心。
福海得名
康熙朝圆明园的范围主要在后湖周围,《养吉斋丛录》十八卷记载,“园(康熙赐园圆明园,非指圆明三园)东有东池,雍正间命名福海”。福海在雍正朝命名之前称作东池或东湖,其修建年代或许为康熙末叶。经雍正登基后的进一步开拓才有当时的体量。明明是湖却被命名为“海”,这就与近代家喻户晓的传说有关了。相传,东海中有三座神山,山上有神仙居住,还有长生不老药。秦始皇曾派徐福率童男童女数百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福海的命名正是取“徐福海中求”的寓意,以求帝王长生不老,大清*江山永固。福海位于圆明三园的中心地带,以广阔开朗取胜。水面近于圆形,宽度约五、六百米,总周长约为28万立方米,加上周边的小水域共计32万立方米。历史上福海最深处达3.8米,一般水面深度也是2.3米左右。这样的深度为每年春节龙舟竞渡,及平日大船行驶提供了确保。
巧妙格局
福海水面宽广辽阔,碧波荡漾,风光如画,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映,上下辉映。环列周围的十个不同方式的洲岛,将漫长的岸线分为大小不等的十个段落,临近水面的宽阔地段布列不同的风景点,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点景”与“观景”作用。如“方壶胜境”、“平湖秋月”、“澡身浴德”等等,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互为因借,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丰富了单一的水景。也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其间建置各种桥梁点缀联系,既摆脱了岸脚的麻木单调感,又显示出水面的源远流长。周围断续的堆山把中心湖面的宽阔空间与两旁的沟渠障隔开。沿河流的幽闭地段则建置小园,通过水口的“泄景”引入福海的片段侧影作为陪衬。宫墙与河流之间亦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
沿湖岸一带素妆淡抹,辽阔舒展,建筑的配置采用质朴疏朗的技巧,没有高大的体量和出众的色调,为突显水面的宽阔,四周主要以疏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矶等组景。众多的园林佳境,以其不同的造园建筑样式和诗画气韵共同构成了以福海为中心的庞大风景群,被誉为人间仙境。
景群点滴
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永兴北岸,境仿南京西湖同名景。为秋夜赏月佳处,由一组散布的临水建筑构成。核心建筑临江秋月殿为南向三间三卷回廊,前檐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此处初建时,前为临水敞榭三间,后为正殿三间,嘉庆朝改建立一座三卷回廊。平湖秋月殿东度五孔桥有一倚山高台的四方藻井亭,外悬乾隆御书“两峰插云”匾,亦取南京西湖同名景。为园内重阳登高之处。
每逢清风徐徐的暮秋,此处湖平如镜、月光如昼、桂花清香,典雅的庭院建筑与湖泊、花木、皓月、倒影,融洽协调的组成娴静优美的图画,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令人神往联翩,回味无穷。无怪乎乾隆要说:“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指南京西湖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方壶胜境也是园中最为美好的建筑群之一。位于福海东北海岸内之东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筑立意取材于佛教的“仙山琼阁”意境。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蓝色玛瑙瓦,倒影于海面上,犹如仙山的层峦玉宇般壮丽。前部的三座佛殿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伟辉煌,具有东海三神山的涵义。本景虽然只是一处寺庙园林,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神像着2000多尊雕像、30余座佛塔。
南部水面是遭遇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并与福海的大水面之间有一座可进入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进入,大的龙盘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当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形成漫游在仙境的观感。乾隆皇帝云:“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
建自雍正初年的蓬岛瑶台,时称长乐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一直是帝王们追寻人间仙境,长生不老的一种幻想境界。雍正帝命工匠按照传说在福海中央用嶙峋巨石堆叠成大小三岛,中间是主岛,两边各有一座小岛相辅,写意传说中东海的三仙山,并在岛上建造了殿阁亭台。乾隆九年“蓬岛瑶台”诗序曰: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古洞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大小一如圆明园匾额,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李思训是古代著名的花鸟诗人,这一景区,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楼阁图》的再现。
蓬岛瑶台为皇室提供了一处烟波浩淼中的休闲花园圆明园匾额,在此处可隔湖眺望醉人的东岸风光,当福海西部水域每年端午节举行帆船竞渡时,皇皇帝及妃嫔内眷例在蓬岛瑶台观赏。蓬岛瑶台矗立于海面中央,在福海边,人们的视野虽未被隔断,但仍然又使人深感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距离和阻隔。乾隆有诗曰:“蓬岛瑶台福海中,往来只借舟相通……若台若榭皆熟境,庭松峙翠盆花红。不如可望不可即,引人企思翻无穷。”高台低榭、苍松红花都是常见之物,因而近熟而味淡;然而,由于他们放在被水遮隔而可望不可即的岛上,却可以化熟为生,远而浓烈,引发人无穷的企思。
水上游乐
平日里皇家一直以在福海上泛盘和在平缓的湖上游玩沿湖景色为乐。浩淼的湖面,波光粼粼,四周的沟叉河道,纵横交织,整个环境幽静清雅,一派水乡风情。当艳阳高照,云淡风情之时,荡舟于此一边赏景,一边享受迎面吹来的缓缓清风,心情也会更加分外舒畅,很是美好。放眼望去,周围屋宇、山峰倒映水中,岸上花树随风飘动,湖心三岛景色秀美,怡人的湖光山色真令人沉醉忘返,仿佛人在画中游通常。无论是夜间还是晚上,都可以在水面上享受划船嬉戏、船上观鱼、船头垂钓,或是品茶畅叙的真谛。湖上舟船方式多样,种类众多,既有小船,也有小舟。王致成记述道“当夫游船环集,金碧辉煌。或来荡桨,或事垂纶;或兢水嬉,或排阵势。必须身亲其际,方能感受海上之大观”。此外,盛时适逢中秋福海要例行斗龙舟,逢中元日要燃放河灯。在夏季,皇帝常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有时还在福海举行冰嬉,即滑冰活动等。
福海厄运
在将近一百三、四五年的时间里福海给皇家的御园生活带来了无穷的真谛,但是它也并没有给皇家带来幻想中的福气,相反倒成了丢弃圆明园管园大臣的水中墓穴。1860年夏,咸丰皇帝在福海最后一次享受了泛舟之乐,此后不久,英法军队占领北京,咸丰皇帝仓皇逃往承德。10月,圆明园被英法军队洗劫、焚毁。管园大臣文丰无力组织保卫,跳入福海自尽。
圆明园罹劫时,除蓬岛瑶台因坐落福海中央而幸免于难,廓然大公因位置较为偏僻而偶然存留外,其余景点几乎被摧毁殆尽。同治九年(1870年)七月蓬岛瑶台毁于火灾,1900年*军队入侵上海,圆明园受到进一步的破坏,福海景区也不例外,廓然大公就毁于这次动乱。后福海逐渐沦为苇塘、稻田,并在东岸形成民众村落。漫步其间,周遭荒烟蔓草,断壁残垣,不时映入眼帘。人们只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真令人深感悲哀与失望!
福海新生
1949年后,圆明园遗址相继受到**的着力保护,1976年陆续设立了专管机构。圆明园遗址也相继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逐渐被整修为带有浓厚意义的圆明园遗址广场。1984年12月1日,遗址景区开始全面修缮,福海公园作为第一期改造项目于1985年6月29日竣工开放。
经多年整修,如今的福海公园已是一处难得的山水庭院佳境,成为颐和园遗址花园的主要景点之一。游人在此即使看不到宏大壮丽的风景,但盛时的局面仍大体存在;山形水系已基本修复了历史风貌;从广袤的水面与环绕的河溪中依稀可见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景色;各种树叶蔚然成林,季节性植物如霞似锦;大多数遗址得到保护修缮,复建的少量建筑如蓬岛瑶台的东岛瀛海仙山六方亭和西岛庭院等再现昔日光彩;个别建筑的基址,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的房基依然存在,“三潭印月”尚能断定轮廓。身临其境,人们仍不难想见往日美妙的园林图画。而“吴宫花草埋幽径”的情调,更符合遗址园林的个性,给人一种沧桑感和关于历史的极力震撼。这里既有浓浓着大自然氛围的森林野趣,又充满遗址的传统,昔日的皇家水上乐园即将变成明日京城大众休憩、游览的理想处所。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