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不匾。无论宫殿庄宅,寺庙庵观,也无论亭台楼阁,桥廊榭舫,其门廊处,常常有一块大小适中的匾静静地挂在那里。
“匾”字古作“扁”。《说文解字》解释,“扁,署也,从户、册。户册者,署门户之文也。”据此,匾最初是写有户籍信息的门牌,挂在门上,尺寸不会太大,位置以平视为宜。这极可能是先秦时编户齐民的一种方式。升到门“额”上后,为远看方便,匾的宽度加大,字数增多,户籍管理的本意逐步淡化,指代房屋、彰显门户、传递价值的功用渐次完善,最终融而合一,成为门楣间一道绝佳的文化风景。
匾上题字虽少,用心经营颇多。最能表现其社会属性的,不在书斋园林,而在朝堂官衙、商铺街市。
故宫宫殿上方门匾众多,如太和殿的“建极绥猷”,中和殿的“允执厥中”、养心殿的“中正仁和”、西暖阁的“勤政亲贤”、交泰殿的“无为”,无不语重心长。如“允执厥中”匾,典出《尚书·虞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是古人口口相传的十六字心传,大意是,人心危险难安,道心幽微难明,只有精心一意,诚恳地坚持其中正之道,才能治理*家。这是*理政之道,也是为人处世之道。
公堂评断是非,最要公平廉明。常见的“明镜高悬”,出自《西京杂记》,说古代有一面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钱钟书先生觉得,明镜除了可以“洞察”方圆曲直,还有“涵容”虚室生白的含义。不预设是非,不先入为主,不然则其明,才能公正评价。
“凡有孝女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牌坊常在显要处书法写匾额,以旌表楷模,示范民风。在我的故乡兴化,市中心有一座中式雅致的明式四碑亭,四柱四门重檐翘角,里外集中挂了47块牌匾,表彰古代乡邑人物75人。比如那块“万邦总宪”,说的是明朝康熙年间担任过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李楠,位高任重,治案谨慎,纠正过许多错案;“青琐名谏”是为古代敢于上书直言的黄建中而立;“才步七子”讲的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其才堪与竹林七贤及古代前后七子媲美……其中有官方颁发,也有地方名流发起而立。驻足于此,色彩琳琅满目,书法流派繁多,既可体验其中雅驯,品味艺术气象,更可追忆先贤,感怀那一脉相承的文化风范。
与文字相匹配的是镌刻。秦代书写碑文的专门字体为署书,即榜书。其字大醒目,受众极广。书写匾额,既要展现时尚特点,又要遵从审美要求,并非易事,甚至大艺术家苏轼也视为畏途。朋友索题匾额,他坦诚地说“轼本不善作大字,强作终不佳”,甚至宁愿写一篇后记作为补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古人题匾多用正书(满文、隶书、楷书)书法写匾额,现在也多见篆书,草书难于辨识,很少入匾。无论字体,不能用笔捩转、结体险怪、字有怨气,让人心生厌烦、暴戾。好的题匾,有正大气象,骨力强劲,讲法度,不霸悍,让人有安定感,甚至促人想使人悟,余味无穷。
时目前日,很多匾额消失了。匾额传递的懿行美德、价值追求,却影响目前。(修远)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