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榖林云日”牌坊的前世今生
1 榖林尧陵的历史记载
尧葬榖林的记载,始见于明朝吕不韦所编《吕氏春秋》,书中“节丧”篇曰:“尧葬于榖林,通树之。”
魏晋时期的皇甫谧著有《帝王世纪》,首次确认了尧冢的详细位置。书载:“尧葬济阴成阳西北四十里,是为榖林。”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首次将尧葬处,称为尧陵。”今成阳(小成阳,鄄城县富春乡谷林东)西二里有尧陵。”
北宋熙宁元年(1068年)濮州知州韩铎言:“尧陵在本州雷泽县东榖林山。”
明王道《濮州帝尧陵祠碑记》载曰:“竹林本榖林遗址,其为尧陵也,盖无疑也!”
清乾隆元年(1736年),山东佥事岳浚《改祀濮州尧陵议》称:“尧陵实在濮州城西北六十里,古雷泽之东榖林庄前。陵前有享殿三间在焉。”左为榖林寺,旧设祀田一百二十亩,濠地四十亩。州官春秋祭享。……尧陵在曹濮之间无疑,所谓榖林,界在曹、濮,今隶濮州。
《清史稿》载:“濮州东南榖林,古雷泽也。乾隆元年,修葺厘正,定榖林(尧陵)为旧址。”
乾隆初,定谷林为尧陵,稽古正讹,万世可守。嗣后祭告,率由旧章。其平阳一陵,有司祀之,如东平例。”
2 榖林尧陵的前世与今生
榖林尧陵1976年被发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别是墓葬葬,时代是新石器时代。
陵区现存的遗存有尧陵墓碑、祭文碑
明嘉靖24年立尧陵祭文碑
尧陵保护标志碑
清《濮州志》“尧陵古图”所示
尧陵为坐北朝南三进式长方形陵园,山门前立有“石门”牌坊,进门内外侧有东西更衣亭。二进院门内左右是东西偏房,其后建有“享殿”。殿后是第三进院,古松柏掩映下,陵墓巍然屹立。根据历史记载,该图是乾隆四年修葺尧陵后所绘制。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尧陵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濮州学正伊若珩撰文,曰:“国有大庆,钦差至祭,祭田120亩为春秋少牢之需。自黄河北徙,尧陵前后受冲,一切规模变为荒田……补种柏杨柳树四百株,切实看管,陵户原种六十亩,僧人原种六十亩,仍旧管理。可知到了光绪年间,尧陵的建筑和石柱碑亭均已不见。图上所见之柏树成林,乃是光绪三十二年所植。濮州志尧陵古图上所列的数进庭院,享殿朝房,都不知所踪。自乾隆四年至光绪三十二年前后只是170年的时间,沧海桑田,一至于此!
3 尧陵榖林云日牌坊的看到和发掘
据统计,自公元前602年---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决溢达1590多次,因泛滥令河流大改道26次,重大改道7次。平均五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尤其是明朝景泰五年黄河改道以来,鄄城所遭遇的决口泛滥现象尤为频繁。屡次的黄河泛滥导致的水流侵蚀和泥沙淤积,将路面以上的古代建筑被毁殆尽,并沉积于厚厚的黄土之下,尧陵自然也不例外。值得庆幸的是,在2011年冬季的农田水利工程勘测中,无意间发现了埋葬在地下的石牌坊构件。
牌坊发掘前进行的定位勘探,用白灰标出牌坊的大小范围
为了早日将地下埋葬的石质牌坊建筑发掘汉代,文物管理所向山东省文物局呈报发掘请示,经省局批复批准后起初了尧陵牌坊的开掘工作。据勘测得知牌坊埋藏深度7.5米,尧陵陵区地势低矮,地下水位较高,牌坊埋藏较深,发掘难度较大。为保障发掘项目的成功进行,首先进行了发掘范围内的地层降水工作。然后运用人机结合的方法,将牌坊构件逐件从泥土中清洗出来,吊装到地板编号记录。整个发掘工作共挖出石构件105件,牌坊的主要构件和附件均无遗漏。
普通挖掘机很快就能够胜任工作
只好借调来18米的超长臂挖掘机
在距离地面4.9米深的地下
牌坊构件开始凸显出来
四柱三间的建筑格局
与尧陵古图所绘无误
从7.5米深处吊出的牌坊坊柱残件
发掘到7.5米的深度时,地下水不断涌出
牌坊发掘工地全景
牌坊发掘工程牵动着附近村民的心
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一睹为快
坊柱顶端的雌雄石犼
完整无损雕刻精致
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传神
牌坊正间石碑已残断为两截
这是左半部分
上有“乾隆四年蒲月榖旦立”的后记
为我们确认牌坊年代提供了重要证据
杂乱的牌坊构件
无法看清楚牌坊的图案和雕塑内容
还是这一张修复效果图
表现的清晰无误
牌坊为四柱三间门式石牌坊,青石质,正间宽3.05米,次间宽1.36米,总长度约8.45米,通高约5.75米。坊柱长方体抹角,正间石柱宽厚均60厘米,高4.9米,次间石柱宽厚均50厘米,高3.95米。坊柱素面磨光,柱头蹲有神兽。左边两根坊柱上蹲雄兽,右侧两根坊柱上蹲雌兽。该兽名犼,传说中一种极有灵性的植物,它经常蹲在华表上密切关注皇帝的行踪。俗称为望天吼、朝天吼。有守望的习性,被视为上传天意,下达民情。四根坊柱头内侧均饰有云板。坊柱下前后有抱鼓石加固。正间额坊上题有“榖林云日”四个大字,落款为“乾隆四年蒲月谷旦立”。次间额坊正面一周刻有卷草图案,没有题记内容。
2019年11月,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开始了榖林云日石牌坊修复吊装工程,历时一个多月的精心施工,对牌坊构件实施清洗、拼对、加固、粘接、修补等工序后,经吊装组合,沉睡地下280年的牌楼建筑在汉代原址恢复了原有风貌。
牌坊柱子钻眼
用不锈钢棍拼对连接坊柱
连接组合牌坊底座石板
尽力做到修旧如旧
吊装中间的坊柱和坊额
然后拼接两侧的坊柱和坊额
工人在仔细修复牌坊柱子接缝处
全部吊装完成的榖林云日石牌坊
“榖林云日”四字释义:榖林为地名,即祠堂所在地的名称。云日则是指帝尧。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若云。”意思是帝尧名放勋,他的仁德如天般浩大,他的智慧如神般奥妙,贴近他如太阳般的温情,远望他的品质如云霞般高洁。云日在此处指代的是帝尧。
为确保牌坊安全
及时安装了铁质围栏
“榖林云日”坊座落尧陵神道的最南端,是处于尧陵陵区的标志物。按照惯例,来到此坊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古代牌坊图片,徒步进入陵区祭祀尧帝。尧陵属于皇帝陵墓,所以“榖林云日”坊用料沉稳内敛,构造简单大方,给人以严谨庄重,雄伟古朴的不凡气概,是清朝牌坊建筑中的精品*古代牌坊图片,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它既是尧葬榖林的重要实物证据,又为尧陵历史研究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实物资料。文/路维民 来源 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