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独特建城史
哈尔滨建城历史不足百年,但短短几十年间便从一个小渔村蜕变为国际化大都市。这座城市颇具特色大门朝东门匾什么字好,自建城伊始,城墙便失去了保护城市的功能,成为罕见的不设城墙的大都市。尽管城市本身年轻,但它的版图内却保留着不少古城遗迹。
双城的古城历史
双城堡,当地人称之为双城,金朝时期曾是万户的住所。到了清嘉庆时期,它获得了现在的名称。同治年间,城防设施基本完工,城墙高达近四米,周长超过十公里,设有四座城门,分别是东门承旭、西门承恩、南门永和、北门洞宾(后更名为永治)。那时的双城同样充满活力与繁荣。
承旭门基本信息
承旭门建于1868年,是四座城门中唯一保留至今的。这座门楼高度为11.5米,长度8.75米大门朝东门匾什么字好,厚度8米,在众多古城门中显得格外小巧。而北京故宫的宫墙高达近十米,前门更是高达42米,与承旭门相比,显得更为迷你。这也从侧面展现了双城小城的规模。
如今承旭门的模样
承旭门在四周高楼林立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小巧。然而,在清代同治时期,它高达十多米,显得格外突出。门朝东方,上方悬挂着“紫气东来”的匾额,气势非凡。门前是护城河的遗址,环绕着洁白的玉栏,原本的城墙变成了环城道路。从卫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双城古城呈现出一个正方形的轮廓。
承旭门的翻新故事
1923年,双城堡在加固城墙的过程中对承旭门进行了修缮。到了1979年,承旭门又经历了一次翻新维护,并且还立了碑。尽管岁月更迭,承旭门经过多次翻新,依然屹立不倒。它见证了这座小城的兴衰变迁。
作者与承旭门的缘分
作者第四次踏入承旭门,前两次只是匆匆一瞥。1998年,他首次来到双城,那时周末的承旭门广场热闹非凡,像是个集市。同年深秋,他再次前往,却因少了集市而显得有些寂寥。2009年,他第三次经过,便在车上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广场上立着老子骑青牛的塑像,但他并未留意塑像的建成时间。这一次,他竟然没有注意到那座雕塑。
大家是否曾有过与这些古老建筑的美好相遇?若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不妨点个赞,也欢迎您将它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