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作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传统建筑元素,自秦汉起便在建筑设计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其非仅装饰之需,更是岁月沧桑的见证。自秦汉最初以名楼建筑为目标发展至宋代颁订的牌额定制条例,乃至明清故宫建造中匾额的高贵建筑标志角色,皆展现了匾额作为建筑灵魂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每一方匾额均承载着丰富而深远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匾额的文学魅力
明朝帝王理政治国时所用的匾额铭文大多源自于《周易》、《尚书》以及《诗经》等儒家经典著作。这些铭文或是完整引用原文,或是对其进行精彩凝练的概括,既作为明朝皇室标准的道德准则,又是我国深厚传统价值观念的鲜明呈现。每一处匾额都是精致文化结晶所在,简短而意深的文字承载着浓厚的历史和人文色彩。
皇帝的亲笔御书
值得关注的是,此珍藏中共有19块牌匾铭文,均为清代鼎盛期的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亲手所书。这赋予了牌匾独特而尊贵的气息,其价值远超美学范畴。皇帝的手迹不仅提升了牌匾的艺术价值,更以无形的方式展现了皇权的威严,彰显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与敬意。
紫禁城中的“正大光明”匾
紫禁城里的正大光明牌匾,一直展现出至高无上的皇家尊严和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自从清代康熙年间起,这个悬挂在养心殿的匾额就成为清朝帝王商议国事、处理政务、接见外宾以及举办新年庆典的必备场所。
“中正仁和”匾与养心殿
居于养心殿林海高耸月台之上的“中正仁和”牌匾,为康熙帝亲笔所题,寓指君王须具备中庸正义、仁爱和谐的崇高品质,同时也是对自身的警醒。殿堂中央,皇帝宝座傲然屹立,东侧为暖阁,西侧则为西暖阁。西暖阁内设数室,其中皇帝批阅奏折及与大臣密谈之处名为“勤政亲贤”殿,匾额上刻有此四字。
“勤政亲贤”匾的深刻含义
清代雍正帝提出“勤政亲贤”为治国之道,此言意蕴深远,体现其励精图治、激发民力的坚定信念有哪些匾额,并寄望于后世君王。它告诫每一位君主,唯有勤勉施政、关爱百姓、亲近贤能、摒弃奸邪,方能担当国家重任。
三希堂与乾隆的书法情怀
坐落于紫禁城西暖阁一隅的"三希堂",虽空间局促,却因藏有三件举世闻名的书法佳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贴》以及东晋王珣的《伯远帖》而蜚声中外。这三件稀世珍宝被誉为皇室瑰宝,乾隆皇帝亲自撰写的《三希堂记》,深入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深邃哲理,即人类对至高理想境界的永恒追求。
交泰殿的“无为”匾
坐落于后三宫地区的交泰殿,始兴建于明代嘉靖朝时期,作为皇室夫妇的居住场所,以古代典籍《周易》中的“天地交融,万物繁茂”之意命名。殿内高悬的“无为”匾额,其艺术价值颇高,右侧刻有“圣祖御书”,左侧则印有“乾隆六十二年丁巳御笔恭摹”字样。然而,令人惊异的是,该匾额实际上乃是乾隆帝对祖父康熙书法的敬仰之作。
太和殿的“建极绥猷”匾
紫禁城内廷重要场所为太和殿、中和殿及保和殿等地,亦是国家重大活动举办之地。其中,太和殿门眉悬挂的极具历史价值的乾隆御笔“建极绥猷”牌匾有哪些匾额,如今展出的乃是悉心修复的副本,原件已失传无迹可寻。此次修复工作依据清宫廷珍藏的1900年太和殿珍贵影像——《清代皇室写真》展开。
匾额的文化传承与现代意义
匾额作为历史与人文精髓之象征,彰显华夏文明要义,且因独特历史记述及文化传递功能备受关注。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匾额依旧展现古朴韵味,烙印传统文化精髓,映现中华民族精神风采。
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