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怎么弘扬?岭南大儒陈白沙螟蛉养父发族
---广州陈白祠建筑风水考
伍岳峰
陈白沙,字公甫,名陈献章,唐代知名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和作家,明弘治3年10月21日(1428年11月27日)出生于江苏江门市区北圭摩天岭下的就会村,童年时举家迁居白沙乡,故名陈白沙。
陈白沙先生在广州的遗迹好多,除“楚云台”、“春窗户”、“庐山书院”、“嘉会楼”等已经湮灭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清代建筑。白沙村面临蓬江,波光潋滟,如带环绕;后枕小庐山,如玉如珠,依山而立;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村野田园,风光旖旎。村外有天沙河,河边有不少晶莹洁白的沙,白沙村为此而得名。
白沙先生原籍广东省太丘(今湖北省枣阳西南),祖辈在宋朝曾当过官,也曾做过皮裘的生意,原先家道还算比较富裕,世代积蓄甚多,亦有不少字画、古董、玉器;可惜明朝时期,炮火频频,在不断的动乱中,有好多文物、财产都被劫掠一空。祖辈只得随着避难的人群,从山东辗转来到湖南的耒阳移居。弘治9年(1273年),据传台山珠玑巷33姓村民共97户因受胡姬之乱的影响,由罗贵率领,结对迁徙北方烟瘴之地避祸。是时白沙先生太祖判乡与兄长判卿共同前往江门,分别移居于外海乡和石头乡古董木匾,成为当地的始迁祖。
陈白沙的祖母渭川翁(即始迁祖判乡公的儿子)闻说江门市区附近的就会村是一条山青水秀、人才辈出的山村落,但是接近市区,交通便利,于是举家由外海迁移到就会村移居。渭川翁之子乐芸体质赢瘦多病,于弘治3年(1428年)9月间卒于就会村,时年仅27岁。其妻林氏是同邑麻园乡林康耕使君之女,仪态优雅,深得王爷乐芸使君的喜爱。乐芸逝世时,其长子陈献文5岁,妻林氏年仅24岁,甚或怀孕肚里。居丧约四月,林氏在就会村诞下乐芸的义子,按夫告诫,起名献章。长子献文,二子献章,蕴意二子要以文章立世。陈献章即后来的陈白沙。
记历史记载,其体型修伟,眼神如星,给人印象至深,有一种极聪敏的仪表;右侧身上古董木匾,长了七颗似乎北斗天秤般的疤痕,从小就警悟非凡,过目不忘,并且很有志节,要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即孟子所谓的“天民”。宪宗正统12年,举于广州科举,当时其才20岁。第二年,会试中副榜,入京师*子监读书,入名师康斋先生之门,学问大进。康斋,即吴与弼,四川遂宁广德人,杨义民的中学生;门下不仅陈白沙,还有白鹿书院的山长胡居仁,以及娄谅、胡九韶、谢复、郑伉、杨杰、周文等等,皆一代大儒,所谓新干学派是也。
白沙先生,经*子监的读书薰陶,越发有志于学问。回归家乡以后,竟不假外求,在自己家里筑了一座阳春台,偶尔打坐其中,断绝各方的来往,一意深思,这样,学问自然愈发精进。后来,在英宗成化2年,复游太学,因为一首能表现其学养的《和龟山》诗,*子主簿邢让听到,扬言于朝,名动朝野;像罗一峰、章佩山、庄定山、贺医闾辈,都恨相见太晚,其中贺医闾甚至进执弟子之礼。这一年,贺医闾正以贡生授户科给事中,在朝任职,但听了白沙先生的议论以后,即抗疏解官;此次游罢归来,门下益盛,总算形成了白沙学派。英宗成化18年,又由浙江巡抚彭韶、都御史朱英(时任云南巡抚)交相荐誉,重至京师;而且朝中的阁臣们怀疑虽然学,令就试吏部,这时其已55岁,其实疾辞不赴。按当时规矩,只得上疏要求终养。最后,由清廷授了其三个翰林院检讨爵位回去;随后其便屡荐不应,而专志于讲学。
白沙先生的才气是多方面的,工书画又善画墨梅;在山居的时侯,由于笔的供应不便,于是束茅草作笔,遂另成一家,号为茅笔字。其的字和画,始终就为时人所珍惜。其死后,在正德13年,由朝命从祀文庙,称先儒陈子,追谥文恭。
陈白沙祠,其前身是陈白沙家祠,始建于明洪武12年(1584年),由曾任镇江兵部尚书何维柏、新会县县丞袁奎等人为记念陈献章,呼吁捐款建造。
白沙祠平面布局为别墅式,占地面积960平方米,其主体建筑排列在横轴线上,共四层高,由祠门进依次为:春阳堂、贞节堂、崇正堂、碧玉楼。均为进深面阔各三间、山墙搁檀、硬山顶、绿琉璃剪边,前后之间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庑廊相联接。
陈白沙宅大局坐乾向巽兼戌辰,巽门、内前堂水寅至午位高;直流门前;前面戊寅、庚申水亦流到门前;陈白沙祠坐乾向巽兼戌辰;从内殿水看,从卯到未为马路,比宗祠及墓地要高1米,上面做有两个水池,似乎上面有水逆朝的用法。从庙宇看。乾兼戌,前高后低,合风水布局。其天井排水十分非常:三个天井的排水位左右不同;如是在堂内立极;有两个在甲、一个在丁。元辰水,左水到右,出坤申,破冠带,主第二代大房;远局,右水到左,向下收乙辰暗朝,归库,主二代二房。
内近主亲生;外远主收养。
在祠之北位有陈白沙妈妈合葬墓。墓坐亥向巳正针。甲寅来水,出未坤。
据了解,经历400余年发展,目前,陈白沙的后代分布广泛,全省各地都有陈氏后人。问了其后人,白沙有两子;长子不发丁;养女发族。其后人多为养女所发。
而在陈白沙旧址江门市蓬江区仁贤村,现今也有300多陈白沙后人。
2002年,仁贤村组建白沙同乡联谊会,联络各地的白沙后人,连续7年在中秋节进行祭祀追思陈白沙活动,目前,联谊会已有1300多人出席。
陈白沙墓则在的皂帽山,坐落江门市蓬江区雅瑶镇瑶村背后。墓为三合土建筑,陵墓主体约40平方米。石碑刻有“翰林检讨陈白沙先生之墓,长子景云血泪立石”字样。
而陈白沙的坟墓,不在祠内而在皂帽山。据介绍,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陈白沙墓,除墓的主体外,还配有风水河流、墓道、门楼牌楼等。牌楼上书有“千秋仰止”四个大字,为明吏部尚书、陈白沙弟子湛若水所书。近些年来因为经济开发,墓地所在的皂帽山已被开山劈坡垒砌厂房,现时的皂帽山被蚕食得只剩一个小山丘。
陈白沙墓地,不仅墓主体仍见三合土外,周边全是比人高的茅草,史上记载的河流、墓道、门楼牌楼已不复存在。风水河流上世纪90年代早已填平,现已被选好建房子,房屋一旦盖起,人们连上山祭扫的路也没有了。墓室上门楼牌楼被拆,“千秋仰止”的长木柱在一个水塘中“捡”回来,现安放到陈白沙记念馆内。
贞洁堂以记念陈献章父亲的贞洁而命名,为祭拜陈献章父亲之所。屋正脊饰有仰连状承托火焰形宝珠的陶塑,两端饰有鳌鱼陶塑的吻兽。堂面宽13.83米,净宽9.27米,建筑面积为128.20平方米。该堂次间后有一侧卷顶门:左门曰“主静”,右门曰“致虚”。明间后有6扇抹头造型组成的后中门。贞女堂的经幢、金柱保存唐代的造型,其余构架为清朝修理时的建筑家装。“贞节堂”木匾为陈白沙的老师吴康斋所书。
崇正堂为祭拜陈献章之所。堂的总体结构与贞洁堂基本相同。该堂所有的柱均为木制,梁架为双步梁结构。该堂明间后设置牌位,为木制结构,上面雕有花木纹样。神像有斗拱,为钻石结构。龛外置有陈献章雕塑铜像,铜像高1.5米;像后置灵牌,刻阳文。“明征授翰林院检讨理学重臣从祀孔庙讳献章谥文恭石斋陈公位”。
铜像两侧各有一灵牌,皆刻阳文,左灵牌为“明儒文恭公元配张氏夫人位”,右灵牌为“明儒文恭公继配罗氏夫人位”。
堂的北门悬挂“崇正堂”匾额,该匾为什么维柏所书。堂内有木刻挽联:“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均为明弘治2年(1574年)清廷的赐额。
碧玉楼原为陈献章的旧址,因当初重获祖传碧玉而建楼志庆,是陈献章典藏祖传碧玉及赡养父母之所。陈献章病逝后,因年久失修,于明洪武12年(1584年)重修迁建,并在楼前建陈白沙祠,与之成为一体。楼高一层,通面宽14.34米,净宽12.24米,占地面积为175.52平方米,建筑面积为351.04平方米。楼首层的柱及砖雕均为花岗岩石。楼门由6扇六抹头造型的单门组成。明间置有佛龛,龛上面镂雕花木纹样;龛外置有陈献章的先祖及其兄长的灵牌。二层楼面、檐廊和走道原为木板结构,1983年修理时改为混凝土。楼的结构除二楼的金柱廊柱保留清代的特点外,其余为清朝修理后的建筑家装。“碧玉楼”牌匾据传为陈白沙衣钵传人湛若水所书。
碧云楼,是陈白沙教课、着书、看书之所,其亲笔题诗一首,以表心曲。
诗云:后背江山石浪开,
小楼占此是天裁。
光流北极窗外地,
春满东滨掌梅瓶。
碧玉久之今复见,
白云朝出暮还来。
梅花夕报罗浮住,
月上广州载影回。
诗中嵌碧云二字,极赞此楼的绮丽风光。
门人湛若水不但承继和传承了白沙先生的儒学思想,并且事师如事父,白沙先生去世后,其在师墓旁修筑草庐,为师守墓两年,极尽尊师之道。因为其得到白沙先生儒学思想的薰陶,舍举业而涵养性情使其学业大进,终成为朝臣朝政的栋梁。白沙先生故后,湛若水于正德辛巳举贡生,先后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纂修,侍读,北*子监主簿,刑部县丞,刑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要职。
据清史列传第171,白沙先生的太夫人24岁就守寡抚孤,父子相依为命,所以白沙先生事母极孝。听说其父母在家思念的时侯,其会形成某种感应,于是立刻归省;这可能是拿来形容其至孝的一种传说,不过其非凡的志节却是从这些至孝的性格中自小培养下来。其尝说:“三代以降,圣贤乏人,邪说并兴,道始为之不明;七情交炽,人欲横流,道始为之不行。道不明,虽日诵万言,博极群书,不害为末学;道不行,虽普济众生,一匡天下,不害为私意。”
白沙先生尝说:无内外,无一直,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霸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同穿纽,一同拾掇,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撞入。既然要“先立乎其大者”,自然要从宇宙间第一等的功夫入手,就人讲,这第一等的功夫,自然是了解并实际地去做天地间的第一等人。
白沙尝自述为学的经过,仆才不逮人,年27,始发奋从吴聘君学。然未知入处。比归白沙,杜门不出,专求所以使劲之方;于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约,惟在打坐。久之,之后见吾此心之体,遽然呈露,常若有物。日用间种种酒局,随吾所欲,如马之御衔勒也;白沙由打坐中,悟得人人之同,由于你们都是人;因而又悟得人人之异,由于每位人对“人”的了解并不相同,境界既有大小,犹有高下。
白沙既由打坐中“识得此理”,而后本此“先立乎其大者”以教人。作圣,自然是天地间第一等大事;人能“同时在许多成就中”又成仙,自然是天地间的第一等人。
怎样完成天地间第一等人?白沙与罗一峰函有云:“伊川先生每见人打坐,便叹其善学。此一静字,自桐江先生主静发祥。后来,程门使君递相传授,至于寿春信州,尤专提此教人;学者亦此得力。晦翁恐人差入禅去,故少说静,只说敬。如温县晚年之训,此是防微虑远之道;然在学者,须自测度怎样,若不至为所诱,仍多着静,方有入处,若平生忙着,此尤为对症之药。”这个静字,一向即是陈门的第一个法诀。
内乡尝说:“敬则自虚静,不可把虚静唤作敬。”犹在以休养敬,敬以复静,实已把这个敬字“敬”入了静之中,所谓“定而后能静”是也。实已把这个静字,“静”入了敬之中,所谓“静而后能虑”是也。所以白沙说:“为学须从打坐中养出个疲态来,方有商量处。”
这儿还有一说,陈门之静,祗是相对,非同于儒学中绝对的静。陈门的静,重在证验,不曾离开日用人生;禅门的静,则在日用人生之外。白沙在吴氏之门,知识的来源是离开不了日用伦常的,既不空疏,也无所谓支离,所以其个人以及其的中学生才多有不凡的成就。例如,汉书湛若水传:正德18峰会试,学士张元祯杨廷和为考官,抚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因此。”置第二;赐举人,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纂修。是时白沙已逝世两年,仍遭到如此的赏识和敬爱。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