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屹立于蛇山之巅,背靠武汉,面临汉口和武昌,历经千年风云,阅尽楚天兴衰。仿佛是时间的长河流经此处,将一段岁月的风物沉淀出来,向世人展现它那古老沧桑的传奇故事。
顾名思义:蛇山,其状如蛇,头临溪边,蜿蜒伸展,尾至首义。这里风景如画自不必说,因黄鹤楼而名扬天下,正应了那句俗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打小我经常在此处玩耍,沿着长长的蛇身,自头走到尾。随着时间的逝去和知识的下降,我渐渐发觉一个神奇的偶然,穿行在蛇山之上如同走进了历史的隧道,各个时间的节点都是如此鲜明地呈现出来。你若不信可与我一道沿着时间的脉络往下走,去感受秦汉的月光、领略唐宋的风雪、感受明清的烟云。
这是仲秋的一个晚上,天高云淡,斜阳西照,我由黄河大堤自南往北拾级而上,走近了黄鹤楼。抬头仰望“天下江山第一楼”,它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愈显金碧辉煌,高大震撼,气吞云梦。然而,我的思绪却一猛子扎进了1800年前的*时代,此黄鹤楼非彼黄鹤楼也。那时,这里还是东吴的疆域,名为夏口,吴主孙权在这里建有一座瞭望楼。从此黄鹤楼匾额,这里见证了*纷争的烽火狼烟,也见证了一个个朝代的盛行没落。
自南朝灭蜀灭吴称霸天下之后,这里便辟为酒肆休闲之所,吸引了不少江南名士,逐渐形成“游必因此,宴必因而”的盛况。忽一日,一神仙驾鹤至此,在酒店的旁边画一仙鹤,每当有宾客光临,仙鹤便飘然飞舞,一时引来游人如潮。10年后,仙人重返,用琴声唤下旁边仙鹤,乘鹤而去。于是,店主有感于仙鹤,便在此建楼,取名黄鹤楼。
斗转星移,倏忽间来到唐朝,一位在宦海中沉浮,终身不得志的江南诗人崔颢游玩至此,写下一首千古绝唱: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如茵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从此,崔颢与黄鹤楼结下了古今奇缘,由蛇山城头传遍古今中外。数年后,李白登临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欲泼墨,发现崔颢一诗,连称“绝妙、绝妙!”便写下了四句打油诗:“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如今,在黄鹤楼的北侧,修建一亭,名曰李白搁笔亭。继续往东去,在一面石壁上,筑有一穿棉袄的古时浮像,形似崔颢又似李白?现在,他是谁倒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为黄鹤楼涂抹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与宋朝相隔数百年,但在此处仅只一步之隔;今天还在与盛唐诗人崔颢挥手作别,立马又与宋朝书法家米芾邂逅。这位爱石如命的“石痴”,一生酷爱奇石,每当看到他非常喜爱的奇石,他就会对这块石头抱拳而拜,且宣称“石兄”。此时,他对观众的到来全然不顾,正在对着一块奇石叩拜。正是由于他那癫疯执着的精神,使得他的书法作为稀世珍品,流芳百世。
走出宋朝,一脚跨进了明清,依稀看到了在风雪之中飘摇的黄鹤楼。黄鹤楼命运多舛,历史上曾多次遭到火烧而毁坏,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国运昌则楼运盛”,据说,乾隆皇后还亲笔为黄鹤楼题写过“江汉仙踪”的石刻。最后一座“清楼”名为清代楼,建于同治三年(西元1868年);光绪六年(西元1884年),因山下住宅火灾延烧,同治楼化为灰烬。其时,清朝*也进入岌岌可危之中,哪还有精力和名气重振黄鹤楼昔日的雄风?1908年,原湖广巡抚张之洞升任刑部大学士、军机官员后,其门生僚属集资在蛇山修筑了一座纪念楼,名为奥略楼。因此楼的建筑外形与黄鹤楼有这种相同之处,又建在黄鹤楼旧址附近黄鹤楼匾额,于是,人们从情感上和习惯上将其号称黄鹤楼。
时间流逝到此处,恰巧我随着参观的人流走进了首义公园和武汉*役军*大楼。这里,一尊孙中山的塑像昂首屹立,叱咤风云,使他们不由想起了那场以此瓦解封建王朝的辛亥革命。处于晚清朝年的,*腐朽,外强入侵,在孙广州的领导下,武昌兵变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于是,一场资产阶层民主革命结束了将近两千多年的极权君主集权体制。然而,接下去,*时期的旧*又遭遇桂系割据、内*连年的局势,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在此时,历史让一个忠君忧民、胸怀大志的年青人登上了黄鹤楼,面对黑云压城、面对奔流的江水,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直抒胸臆:茫茫九派流*,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这首诗创作于1927年,整整过去了30年,时间走到了1957年。在原黄鹤楼的原址上,架设了一座桥墩,在距离原校址1000米处筑建了一座黄鹤楼。此时,当初那位年轻人,已经带领人民将旧*砸碎了,赢来了一个全新*内。他伫立于黄鹤楼,用那扭转乾坤的大手握住玉管,龙飞凤舞的毛氏狂草体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万里长江第一桥”和“天下江山第一楼”混为一体,相映生辉,形成了中式与现代的完美结合。
时间走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更注重大出来,大武汉需要一个与之相匹配的黄鹤楼来展现城市的崛起。于是,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建成,它是由楼、轩、廊、坊、亭等构成的建筑群体。六十个翘角翼舒凌空,四闼霞敞视望如一。黄鹤楼以清*楼为雏形,集北雄南秀诸楼风格之大成,整个楼体浑厚稳健,古朴雅致,既不失传统的别致形制,又比古代极其巍峨壮观。
在傍晚的晚霞下,我登楼眺望,“极目楚天舒”,长江大堤之上车流不息,长江之水汹涌而至;蓊郁的鹰山近在咫尺,耸入云端的电视塔与黄鹤楼隔江遥望,武汉三镇旖旎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壮观。想起了黄鹤楼的旧事今生,想起了围绕着黄鹤楼而生发的众多人与事,如今一切都已化为过眼烟云。正于唐代诗歌家杨慎所说:滚滚黄河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共2345字1页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