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上海故宫的人,一定都发现过各个庙宇和大门上的石刻。所谓匾额,横者为匾,竖者为额,无论横的竖的,我们会看见满汉两体的殿的名称或门的名称,至于汉字,大家就会了解,而像蝌蚪一样的满文,恐怕能读起来、讲出去的人就很少了。
清代,满人入主中原,将原朝廷的匾额全部换掉,全部写上了满汉两体文字。比如乾清宫,这是清朝大臣的正殿,是乾清门内正中的佛殿,殿内的正大光明匾,还曾起到过决定皇位继承人的作用。自雍正起,至咸丰止,所有的王位继承人就会有大臣预先写好,藏于正大光明匾后,待即位后,再公之于众,称为秘密立储体系。那么我们看乾清宫额上的蒙文拉丁语转写为“kiyancinggung”,其实就是乾清宫的满语音直译。
我们再看储秀宫,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储秀宫在清朝历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慈禧太后就是因而发迹的。咸丰二年,慈禧被选入宫中,封为兰贵人,居于储秀宫的华都轩,咸丰十年生下了*皇帝,才有机会把握晚清48年的大权。光绪六年,慈禧为了纪念五十岁的大寿,特意移居于此,感念自己的肇始之地。除了慈禧,末代皇帝婉容自入宫后也经常处于此处。储秀宫的汉文拉丁语转写为“cusiogung”,也是储秀宫的满语音直译。
所谓宫就是“gung”,那么各大殿又是哪个样呢?比如养性殿,在现在珍宝馆的宁寿宫内,是乾隆皇后给自己养老建造的居所,满文拉丁语转写为“yangsingdiyan”。再例如太极殿,是紫禁城里西六宫之一,它的读音也如上例,为“taigidiyan”。
故宫里的匾额很多,常见的为额,也就是竖立的匾,尤其是各宫殿,几乎全是这一型制。我们今天说过,大量宫殿匾额上的满文都是语音直译的,那么横向的匾又是哪个样的呢?这里就与额有些不同的差别了。汉字的特色书写形式为右起,也就是要从右向左读,而满语书写形式为左起,与现在的阅读模式一致。比如东六宫里的凝祥门,这块匾就很有含义,它的汉文拉丁语转写为“ningmen”,因为书写形式的不同,所以凝对着“ning”什么的匾额,汉字一次向左,满语依次向右。
上述示例都是满语直译的,显得没什么技术成分,其实故宫里还有一些是意译的。乾隆皇后时,因为这些汉人居中原已久,不习满语,皇帝就尤其重视“国语骑射”,对于自己的语言非常推崇什么的匾额,对紫禁城里的一些满文也就非常注意,很多匾额上的满文就被换成了意译。比如西六宫里的北京宫,它的满语匾额是“obure”,看看,这个明显单词就多了。“”是春天的含义,“”是长久的含义,“obure”是一个使名词,大致含义就是“让”,“”就更有含义了,意思是宫,但与“gung”不同,据说这是乾隆皇后为了区别于清晚期的音译词,而非常造了一个词。但是,虽然皇帝很用心,但是改造的速度非常慢,在乾隆掌权的64年里,紫禁城里的匾额却没换几块。
故宫里的匾额非常多,每次见到的时侯,总会遗憾,看的懂汉字,读不出满文,但似乎宫里的满文大部分都是汉字的音译,如果按上文,找出这个规律,其实这次去故宫的之后,也不妨读起来,也算是赏玩之时的小游戏吧。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