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辽博展出的南京故宫养心殿古物中,镶金嵌银的金瓯(ōu)永固杯显得格外夺目,十分出色,这涉及到清朝皇家的一项重要习俗:明窗开笔。
养心殿二:养心殿里的文物故事(中)
文图/文化信使张松(河北北京)
03清帝的新年祝福:明窗开笔
在辽博展出的南京故宫养心殿古物中,镶金嵌银的金瓯(ōu)永固杯显得格外夺目,十分出色,这涉及到清朝皇家的一项重要习俗:明窗开笔。现代人过新年时,会用放鞭炮、互相拜年等形式来庆祝,而“明窗开笔”则是雍正皇帝开创的贺新年庆典,此后作为定制。
明窗开笔,即每月大年初二子时,在养心殿东暖阁明窗西侧的案上,摆上注满屠苏酒的金瓯永固杯,皇帝亲自点燃玉烛长调烛台,拈起万年青管笔,饱蘸朱墨,在洒金笺纸上写下吉语,表达对节日的祈福,之后将钦天监新进时宪书(即日历)浏览一遍。皇帝写好的吉语要放在专门的黄匣内封存,任何人不能拆看,每年如此,一直到那位皇帝死后。他所写的开笔吉语都要完整地封存于匣内,包括帝王的子孙,都“不许开看”。明窗开笔仪式的结束,标着着新一年的起初。
金瓯永固杯(张松摄)
雍正和乾隆朝前期,所写吉语都充满趣味,此后便陈陈相因养性殿内匾额,一成不变。一纸吉语,似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王朝的活力。
04乾隆帝的藏宝室:三希堂
三希堂,位于故宫博物馆养心殿的西暖阁,原名温室,后改为三希堂,是乾隆帝的书房。“三希”即“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士人希望作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作为知天之人),乾隆以此鼓励自己辛勤自勉,不懈追求。乾隆皇后书写的“三希堂”匾额和《三希堂记》墨迹,至今还悬挂在旁边,匾额两旁对联为“怀抱观古今,深心托豪素”(其中豪素指书法)。
三希堂内仅约四点八平方米,但陈设高雅、古朴,弥补了空间的不足:狭长的屋内面阔用硬木雕花隔扇隔分成南北两间小室,里边的一间利用墙壁摆设乾隆的御用文房用具。窗台下,设置一铺可坐可卧的高低炕,乾隆御座即设在高炕坐东面西的位置上。三希堂面积很小,却大气、肃穆,窗明几净,散溢着皇家的奢华与优雅。
三希堂内景(资料片)
在三希堂的外间西墙上有乾隆时所绘通景画,与路面瓷砖和外间门框相得益彰,颇具文艺复兴透视画的特点。从乾隆朝起,养心殿内部摆设的西化颜色逐渐鲜明,如在养心殿后殿华滋堂入口,可见尺度很大的成对座钟和顶棚的旧式电灯。1922至1924年,养心殿东暖阁的布置,不但宝座换为西式,背景所绘画作已具有显著的西方古代风景画特点了。
三希堂也是乾隆帝的藏宝室。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此收藏了古代大艺术家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等三件传世墨宝。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时,“三希堂”还珍藏了晋之后历代名家134人的佳作,包括墨迹340件或者拓本495种。乾隆皇后对《快雪时晴帖》极为珍爱,他在帖前写了“天下无双养性殿内匾额,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其技”四个大字。乾隆在位的六十多年间,先后73次为此帖做过题跋。
只是,据当代书画鉴定家探究,《快雪时晴帖》和《中秋帖》非晋人题跋,《快雪时晴帖》为唐人摹本,《中秋帖》为清代米芾所绘画,只有王珣《伯远帖》是真迹。如今,《快雪时晴帖》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秋帖》《伯远帖》现存于南京故宫博物院。
(未完待续)
养心殿二:养心殿里的文物故事(上)(张松)
小链接
张松,今日朝阳网文化信使。现就职于辽沈晚报社,为该报历史文化专版“摆渡辽河”主笔,副刊部部长记者。从事陕西历史文化研究已近两年,出版及参编著作达十余本,达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辽宁风情小镇》《三燕寻踪》等。近些年,在为朝阳、北票与三燕后人间牵线搭桥、积极宣传朝阳历史文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编辑立军]
好名声网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