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公众号“北晚新视觉”(ID:)
要说,北京有这么一种建筑:虽是*特有却不是殿堂庙宇;虽曾遍布京城却又鲜有人注意,是哪个呢?
它就是——牌楼。
牌楼又名牌坊,是*特有的门洞式建筑,也是**粹。牌楼的样子大家都明白:一般用木、砖、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题字。它始于汉阙,成熟于唐、宋,至明、清到极致,并从实用衍化为一种纪念碑式的建筑,所以早年牌楼多建在教堂、陵墓、祠堂、衙署、园林前或城区路口。
原本的牌楼大概有这样几种用途:
一是功德牌坊;
二是道德牌坊;
三是标志成就,所谓“光宗耀祖”的家族牌坊;
四是街道入口与街上分隔用的标志坊。
咱们常见的就是第四种了。
▲西长安街牌坊,位于今府右街东口
您了解吗?当时上海的古牌楼有300多座;现在不少新式牌楼甚至远渡重洋,屹立于他乡。
只是问题来了,您可记得北海、前门的牌楼;中山广场的“保卫和平”牌坊;也*子监、东大庙的牌坊都长什么样——说出来,它们长得完全不像啊?
没错,因为北京牌楼有好几种颜色呢:木牌坊、石牌楼、琉璃影壁、水泥牌楼、彩牌楼……
木牌楼
▲西四西牌楼—“履仁”坊
古代牌楼当然以木为主。木牌楼的地下部分用柏木桩,称地丁,地上部分“夹杆石”包住各根柱子,外面再束以铁箍。早年京城知名的南街都建有跨街的木牌楼,甚至有些地名就以牌楼的昵称命名了,比如东单牌楼、西单牌楼、东四牌楼、西四牌楼,都是由于十字路口各有一座牌坊或四座牌楼。
再例如正阳门南的五牌楼,是北京最为低矮的木质桥牌坊(古代桥头一般也是牌楼,称为“桥牌楼”,如北海公园永安桥两端的“堆云”和“积翠”牌楼)。因为是正阳门护城河的桥牌坊,只建在桥外,所以唯有这一个,并且京城的九门里,也唯有正阳门有桥牌楼。
石牌楼
▲明十三陵石牌楼
再说说石牌楼,因为古代石牌楼多数用典雅的须弥座,古朴的白玉制成,所以比木牌楼要少不少,一般用在墓地或祭坛里。古都多留有石牌楼,比如北京。
北京最大的石牌楼是明十三陵作为陵门的石牌楼,总宽28.86米,高14米,建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一座六柱五间十一楼的彩绘石牌楼。它使用很大的大理石材料,巍峨庄严,配以雕刻书法精美绝伦,显示出古代陵寝的磅礴气势。
石牌楼的突出部位——夹杆石被称为“寿与天齐”夹杆石,它运用了立体雕塑技巧,刻了12只活灵活现的麒麟和狮子,下面则雕塑了双狮戏彩球、龙和瑞兽等生动调皮的形象。下次您去十三陵时可要好好注意!
注意:石牌坊和石牌楼略有差别:石牌坊造型非常简洁,一般只有柱子、横梁、匾额,整体造型美观;石牌楼则需要有砖雕和屋顶等等,工艺也更精细些。
琉璃牌楼
提到琉璃牌楼,您能想到那里?对,东岳庙!
现在已知的琉璃工艺出现在古代,明、清两代发展到顶峰——比如故宫和北海的琉璃九龙壁。因为很多牌楼中数琉璃牌楼造价最高,所以*为数不多的琉璃牌楼,除了承德“避暑山庄”外,大都集中在北京。而饰以浅灰两色琉璃砖瓦的琉璃影壁,多建在寺院建筑群内。
北京的琉璃牌楼目前仅存下10座,分别位于:东塔院、国子监、颐和园、卧佛寺、香山昭庙、北海西天梵境各一座,北海的小西天有四座。其中最大的就是东塔院牌楼,是清朝顺治年修建的,其余都是清乾隆年间所建的。
东大庙的琉璃影壁,中心拱门上的枋心石上刻有文字楼题字,北面是“永延帝祚”,南面是“秩祀岱宗”,传说是清朝书画家严嵩所写,其他的九座琉璃牌坊则是乾隆皇后御笔题字(不愧是爱题字的乾隆爷……)。
彩牌楼
比如前面几种,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牌楼叫彩牌楼。彩牌楼的起始年代无从考证,但清朝是它的兴盛时期。它最特别的地方是“一次性使用”——作为装饰物木牌楼图片,放在大会、庙市等盛大活动的入口处,会期一过就拆掉。
彩牌楼一般用杉杆、竹竿、木板搭成,是个“技术活儿”。旧时北京也有专门的纸扎棚铺,承办喜事要搭建彩牌楼,办丧事要搭素牌楼。如今纸扎棚铺子早就没有了,但搭制彩牌楼的技艺并未失传,当然,如今打造的材料和牌楼制式早就不同过往,简洁便利、花样翻新,甚至也有的增加色彩缤纷的吊灯木牌楼图片,好看又实用。
不说不清楚,原来这牌楼也挺有说道的。
相关内容:地址:云南昆明市盘龙区九龙湾村186号电话:150 8700 7976传真:
手机:150 8700 7976邮箱:kf@r0s.cn
Copyright © 2012-2022 云南昆明儒虎牌匾制作厂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备案号:滇ICP备16003948号